把握工业强国中的江苏定位:建设工业强国,江苏要做“领头羊”

2018-01-15 15:52:40来源: 新华报业网 作者:杭春燕 付奇

  工业,是实体经济中至关重要的核心,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,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。如何把握工业强国建设中的江苏定位,不断深化工业经济供给侧改革和技术创新,为全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先行探路,是江苏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,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,建设“强富美高”新江苏的关键所在。

  开年伊始,各地紧扣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,规划新蓝图,展现新作为,以实际行动铿锵展示出坚定的决心与信心:建设工业强国,江苏要做“领头羊”!

  强优势:勇当“头羊”,制造大省底气足 

  “五年内达到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超过50%,力争到中国制造2025战略收尾时跻身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三强!”13日,在第11届新华高峰会上,徐工集团董事长、党委书记王民激情满怀,再次喊出这一新目标。

  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,徐工集团已经具备迈向世界级的实力——主要指标连续29年稳居行业全国第一,拥有6000多项专利技术,是世界工程机械前10强中唯一的中国企业。

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,中国要发展工业大国、走工业强国的道路。徐工等“世界级”苏企,正是建设工业强国版图中,江苏勇当“领头羊”的缩影。

  前不久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,进一步明确提出“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、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、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”。“制造业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‘稳’的根本、‘进’的基础,同时也是江苏传统经济的优势和长项所在。”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院长章寿荣说。

  勇于领先,江苏有“头羊”的底气。走马江苏,总投资300亿美元的紫光半导体项目、100亿美元的华虹半导体项目、30亿美元的台积电项目……一个个重大工业项目落地、投产,形成了一个个带动力强的新增长点。

  江苏智造遍地开花。去年,全省超过100家制造业企业“上云”,建成省级智能示范车间388个,车间自动化、智能化装备比重超80%。“实施智能化改造后,企业用工率减少34%,故障率降低55.9%。”盛虹集团董事长缪汉根感慨。该企业所在的苏州吴江区,两年累计为智能制造项目投入近180亿元。

  绿色制造成为常态。创建国家绿色工厂22个、绿色园区3个、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2个,关停落后化工企业超过1000家,无锡市率先成立总额1500万元的合同能源管理风险池资金,支持涉企绿色金融,绿色制造愈发成为发展共识。

  省市共建培育的特色地标产业结出硕果。我省提出建立一个产业载体、一个核心制造业创新中心、一支投资发展基金等“七个一”综合培育体系,目前已培育形成1个超万亿级、3个5千亿级、7个超千亿级的特色地标产业。

  据统计,去年1-9月,全省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.81万亿元、增长7.5%,高于东部地区增幅0.4个百分点;实现利总额81228亿元、增长16%,总量居全国第一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超过30%,工业技改投资占比达56.4%。

  省经信委主任谢志成说,今年以来,江苏继续积极贯彻制造强国战略,认真落实《中国制造2025》,坚持质量第一、效益优先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推动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以创新为引领, “江苏制造”迈向中高端步伐明显加快。

  识“短腿”:创新引领,转型瞄准“世界级” 

  江苏靠制造业起家,但一定程度上,一些存量也成为短板,尤其是制造业层次和水平还不高,核心关键技术突破还不够,总体上处在中低端水平。这也成为江苏争做“领头羊”的瓶颈。

  勇做“领头羊”,一个“勇”字,既体现争先的决心,也有直面“短腿”的勇气。

  首要的问题,便是制造强国建设协同推进机制仍需完善。省经信委相关人士坦言,《中国制造2025》出台后,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资源整合聚焦力度尚不够,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有待加大力度,需要形成更强的协同效应,“尽管各级政府纷纷投资设立产业基金,但资金总体运作使用情况还不够理想。”该人士说。

  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成为另一桎梏。记者从12日召开的江苏经济学会专题研讨会上获悉,我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徘徊在1%左右,主要发达国家这一指标超过2.5%,低研发投入强度制约企业创新和产业链、价值链升级。创新活跃度和成果转化率也有不少提升空间,平均每个规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机构仪器和设备原价仅为361.2万元,有效发明专利中仅有47.5%得到实施。

  争当“领头羊”的核心——人才队伍的支撑尚不到位。仅一个数据就能见问题:江苏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里,只有不到10%的企业拥有“双创工程”、“333工程”等重点人才和团队,平均拥有高级专家数不到2人。而作为争当“头羊”的细胞组织——企业,仍多分布于传统产业领域,市场空间有限,成长潜力不大,制约未来发展潜能。

  “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,需加快实现工业化发展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,加快完善新型工业体系过程中形成新格局。”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宏指出转型路径:瞄准国际标准加快机械、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,加快发展壮大高端智能装备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,打造一批处于世界先进水平、具有江苏特色、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标杆,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、完善供应链,促进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业态健康成长。

  “这就要求坚守实体经济,以创新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。”省政府参事、东南大学教授徐康宁表示,创新,是实体经济走向繁荣的唯一路径。推进江苏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,核心是高端化,“江苏在规模上已非常接近于韩国工业的规模,但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率与其相差甚远。应结合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,把江苏打造成世界先进高端制造业的中心地带。”

  明方向:围绕“新”字,实现发展高质量 

  新年伊始,无锡迎来好消息。该市去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00亿元,成为全省第三个GDP破万亿城市。无锡市经信委主任周文栋介绍,该市引进上海华虹和天津中环两个集成电路项目后,已形成完整产业链,标志无锡重回集成电路第一梯队。

  立足工业强国建设大布局,我省各地围绕一个“新”字,以系统化思维举措推进高质量发展。“要在强化财政专项资金联动协同、提高产业投资基金使用绩效、加大制造业创新载体建设力度、强化人才支撑保障等方面重点突破。”谢志成表示,我省将研究新路数,推出新政策,让江苏“头羊”优势更加明显。

  明定位、勇争先,一个个对标行动再次展现“江苏速度”——

  在推进工业化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过程中引领新方向。省经信委、省国资委、省质监局日前联合发布意见,明确到2020年末,全省2万家规上企业开展自评估、自诊断、自对标,超过5000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,省属国有企业贯标全覆盖。

  在提升工业经济技术创新水平过程中实现新突破。“趋势大于优势,变化超出想象,颠覆层出不穷,一切皆有可能。”省委研究室副巡视员钱钢说,江苏制造业企业亟需把握好趋势,抓住一个机遇,就能脱颖而出。

  “以自主品牌促质量变革,以卓越管理促效率变革,以自主创新促动力变革。”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周海江表示,自主创新是第一驱动力,企业在招智引才上必须舍得花钱。正因为在平台建设上先人一步,技术改造上快人一拍,才有了纺织服装、橡胶轮胎主导产业“脱胎换骨”走向高端,生物医药、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成为集团新经济增长点。

  在深入实施产品质量品牌战略的过程中打造新优势。江苏工业经济要再造奇迹,必须推进“江苏制造”转向“江苏创造”,打造拳头产品,提升江苏品牌“整体颜值”。王民介绍,去年徐工品牌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0%以上,产品出口178个国家和地区。企业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国际化收入提升到50%,实现中国品牌向世界品牌转变。

  在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过程中增添新动能。苏州工业园区,以1%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2%的COD排放量,创造了苏州市15%左右的经济总量。成立苏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,填补了江苏环境、能源交易领域的空白。苏州市委常委、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徐惠民介绍,园区正努力建设成为国家首批绿色制造试点园区。“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”已成各地共识。

  交汇点记者 杭春燕 付奇

责任编辑:王乐双